专家:家庭教育应基于尊重与爱,避免“霸凌式教育”

发布时间:2024-05-23   来源:网络   阅读:1267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达到新的高度。从今年起,每年的5月将被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然而,在各地宣传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之际,一则关于“家庭教育”的争议视频在社交娱乐平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视频中,一位所谓的“专家”要求男孩亲手砸碎自己心爱的手办,让女孩将自己的玩具漫画书都扔进垃圾箱,甚至让家长在男孩的房间里安装监控。这一行为被众多网民质疑为“霸凌式教育”,引发了关于科学家庭教育方式的深入讨论。

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应该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通过引导、激励和陪伴,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相关教育专家表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教育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过程,要通过引导、激励和陪伴,帮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自信心和创造力的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决定了孩子的成长方向,也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正如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所描绘的那样:当女儿问妈妈自己是不是很有用时,妈妈回答道,“啥叫有用?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啊。”母亲的话语虽然简单,却富含了教育的真谛与智慧。教育的核心在于爱与启发,而非控制与束缚。只要怀揣着爱的初心,用心去探寻和发现,就能找到最适合的教育路径。这样,在面对诸如“强制式教育”或“霸凌式教育”等误区时,才能筑起一道坚实的“免疫防线”,守护孩子健康、自由地成长。

沟通是人与人思想与感情传递、反馈的过程,而有效的沟通是探寻科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方式。面对学习和未来规划,因父母与子女彼此间常伴有不理解、指责、否定等言语表达,有时很难形成有效沟通。这时,家长更应该注意,在沟通过程中,坚持信任与期待并重理念,在信任中给予更多关爱,注意关注而不包 办。合肥师范学院教授、合肥市家庭教育学会顾问吴秋芬曾表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宇宙,他们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家庭情况都不尽相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以进行合适的干预,但不是武断粗暴的干预。

但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面对手机、游戏失控的危害,导致家庭教育保护过度、目标虚高等问题同时存在。在“走向科学的家庭教育学术交流会”上,与会专家建议,要多关注科技变革对家庭教育和儿童成长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瑾则指出,科技产品的普及、电子媒介的传播深刻改变了儿童的生存空间、学习空间与交往空间,数字化技术和工具为儿童早期教育提供全面多元的教育资源。家长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实时跟进并了解当下的教育理念及方式,才能在学习方面为孩子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

比如,在第二语言习得的领域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习理念的更新,学习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这一变化下,iEnglish智能英语学习解决方案应运而生,为家庭教育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带来了家长与孩子共同喜爱的全新模式。据了解,iEnglish精心挑选了几千本原版书籍作为学习教材,内容与国内新课标大纲考试要求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潜移默化提高阅读理解、分析能力。近期,iEnglish更是根据用户现状,对听力板块进行升级更新,为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家庭带去了助力,帮助用户摆脱努力想听,但是听不懂,挫败感强的学习现状。在新听力板块中,包含了由易到难90个级别,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级别进行个性化学习。

同时iEnglish还具备强大的数据记录与反馈功能。能够实时记录孩子的学习时长、阅读内容、词汇掌握情况、流利度及语速等数据,并通过综合分析给出建议学习目标。为家长提供了与孩子交流学习问题的有力依据,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的学习。

国家自2021年颁布《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教育是一门学科,专业性很强,不是所有人都懂家庭教育。为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各种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层出不穷。以多样化的形式向家长输送科学教育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科学家庭教育。同时,社区家庭辅导站的设立也为家庭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了长久助力。通过社区家庭辅导站的专业指导和支持,家长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家庭教育的各种挑战,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其深远影响不容小觑。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日益关注,科学、尊重、爱的家庭教育方式愈发成为焦点。作为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家长应秉持理解与尊重,以爱为纽带,引导孩子健康、自信地成长。同时,加强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多方合作共同为孩子铺设一条通往成功与幸福的道路。